新聞中心
盡管鐵礦石指數季度定價機制已運行近一年,但鋼廠和礦山的博弈仍在持續(xù)之中。
在近日于合肥舉辦的“2010中國鋼鐵原燃料市場高峰論壇”上,關于鐵礦石定價新模式的探討再次成為與會鋼鐵業(yè)大佬們熱議的話題。其中,相當一部分業(yè)內人士認為,雖然鐵礦石定價模式仍需深度探討,鐵礦石“被指數化”、“被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發(fā)展趨勢。
鐵礦石定價將步原油后塵
“在我看來,目前的礦石定價模式并未最終定論,仍在博弈之中。”中鋼協常務副會長羅冰生在出席上述高峰論壇時表示,目前的指數定價模式不合理,鐵礦石定價機制需要進行重新談判。
五礦商會會長徐旭則透露,其不久前曾就鐵礦石定價之事專門出國挨個拜訪三大礦山公司。據其了解的情況來看,三大礦山之間在這一問題上也并非鐵板一塊,其中必和必拓是激進派,急于推進鐵礦石定價從目前的指數定價到完全現貨定價再到期貨價格的演變;力拓比較折中,主要是跟隨其他兩家的做法;而淡水河谷則極力維護目前的指數定價模式,正采取辦法降低其運費成本,希望能和澳礦競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對此,一同與會的原寶鋼鐵礦石談判首席代表、上海兆信恒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順則頗有戳破目前國內鋼鐵業(yè)在鐵礦石定價問題上“曖昧”態(tài)度的勢頭,直言不諱地指出,鐵礦石指數化金融化是世界大宗商品的發(fā)展趨勢,如果中國在有準備有能力的情況下,在2010年就不會被迫接受指數化定價,哪個國家都擋不住這一趨勢,中國鋼鐵企業(yè)要適應并深入研究。
“從1年縮短為3個月,僅僅是鐵礦石協議期限縮短的開始。從2010年以來,從雙方博弈的角度來看,三大鐵礦石供應商跳過中國鋼鐵企業(yè),已經與韓國和日本達成季度供貨協議,中國在此次博弈中已經完全處于下風。”10月21日,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琳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亦贊同劉永順的觀點,認為鐵礦石將最終走向期貨定價。“同如谷物、原油一樣。金融衍生品鐵礦石期貨在全球范圍內擴大化、成熟化,是我國阻擋不了的趨勢。”張琳道。
“我的鋼鐵網”分析師張鐵山則表示,鐵礦石定價模式從指數變現貨再走向期貨的路徑,中國鋼鐵業(yè)“沒啥討價還價的籌碼,資源在人家那里不能不買,特別是中國對鐵礦石的需求仍在上升階段。”
中國鋼鐵業(yè)需加快
金融游戲規(guī)則學習
而若鐵礦石最終“被金融化”,另一個不可避免的問題也隨之而生。那就是國際金融衍生產品市場極為“水深”,面對西方投行制定的復雜的游戲規(guī)則,中國企業(yè)若是貿貿然地進入,極有可能遭遇“血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此前國航、東航等中國企業(yè)為對沖燃油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增加,與高盛、瑞信等簽署了多份期權合約,卻最終在與這些外資投行的博弈中敗北,虧損額高達數十億元。
“金融衍生品在國外是70年代發(fā)展的,在我國是從90年代發(fā)展的,都是很新穎的東西。對中國企業(yè)來說是很陌生,會存在抵觸和回避心理。”雖然如此,但張琳仍認為,中國鋼鐵企業(yè)仍應該積極學會用金融衍生品來避險。
她指出,期貨交易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可事先固定成本,最大限度地解除交易者的后顧之憂,增強參與國際鐵礦石交易者的價格預測能力。而顯然,進場交易的數量較大則會影響場內合約的供需對比,進而影響期貨價格與國際市場價格。因此,應該避免“同石油一樣,中國不參與國際鐵礦石期貨貿易導致中國在這方面缺乏定價權。”
“我們應該借鑒國外的商品期貨市場規(guī)則和運行機制,幫助國內鋼鐵企業(yè)適應期貨市場,增強國內外企業(yè)參與中國期貨市場進行鐵礦石期貨交易的信心。政府、企業(yè)、進口商、期貨交易所、行業(yè)協會都應該積極參與進去。”張琳道。
2008年,一場期油災難席卷中國航空業(yè),在鐵礦石如原油一樣被金融化的今天,中國鋼鐵業(yè)能否避免類似風險?(謝嵐)